2013年,昌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7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9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7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56人,分别完成潍坊市任务的160.3%、143.5%、129.3%和1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5%,就业局势持续保持稳定。 一是完善市场平台,统筹城乡就业。以打造统一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出发点,开展好2013年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系列行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促进就业和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周二、四集中招聘洽谈制度,相继组织举办了“春季人才交流暨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春风送岗位—女性专场招聘会暨妇女创业项目展示会”、“滨海经济开发区用工专场招聘会”等专业性、综合性、主题性招聘洽谈活动全年共举办招聘会96场,吸引了311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1137个,介绍成功就业9634人,为用人单位招聘和劳动者求职搭建供需见面交流平台,促进了城乡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合理流动和有序配置。坚持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务工和跨区域就业相结合,组织开展好“农民工恳谈会”活动,研究解决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突出问题,有力地提升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二是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建了昌邑市大学生创业园和3处创业孵化基地,认真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严格落实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生活补贴、档案转递、创业扶持等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13年我市接收各类离校未毕业生1813人,实名登记1813人,登记率达到100%;通过多种形势就业1807人,实名就业率达到99.66%,接收毕业生档案400余份,办理落户介绍150多人;针对高校毕业生举办了6场专场招聘会和3次大型人才交流会,共组织了3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就业岗位8000多个,达成就业协议近千个;我市教育等事业单位共招考录用了97名高校毕业生;招募13名“三支一扶”大学生到基层服务。 三是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善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登记认定、动态管理和即时帮扶,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突出政策宣传到位、实名登记到位、就业帮扶到位、援助实效到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援助质量、讲求援助效果、强化后续服务上,形成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健全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制度,严格公益性岗位申报和认定规程,全面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妥善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和优先安置。2013年,开发社区安保、卫生保洁、绿地养护等公益性岗位369个,其中,通过统一招考方式吸纳了144名困难高校毕业生从事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具体从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监察等工作。 四是加快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助推自主创业。以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快易贷”助推创业行动为契机,始终保持和加强与财政、经办银行等部门的对接合作,提高贷款额度,扩大担保基金规模,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体系,形成了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为基础的相互补充、协同推进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格局。成立创业贷款担保中心,明确了机构、场所、人员、经费、设施、职能和制度等基础配套,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夯实了配套保障。2013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5万元,扶持创业318人,带动就业1760人。 五是着力提升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为主要抓手,坚持信息化建设与就业需求相促进、与客观实际相匹配、与群众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市10个镇街区基层平台统一安装使用了“劳动99三版”信息软件,按照就业实名制管理要求,利用VPN方式与市数据中心联网,安排专人重点做好系统各模块的信息录入和动态维护工作,实现了基层公共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和网络化。 六是提升培训质量,推动素质就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在强化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带动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加大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力度,严格培训班次的开办要求,狠抓培训质量的层次水平,确保培训任务的实际效果。另外,经过精心准备和筹划,“潍坊昌泰职业培训学校”已经批准成立。目前已建成微机教室(拥有微机40余台)、培训教室等专门培训场所,设施设备配备齐全,聘请了多名专业知识理论教师,2013年,成功组织举办了微机、创业、家政、会计、电工等各类专业培训班35期,培训1590人。2013年,培训各类人员合计8286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7475人,创业能力培训811人,培训专业涉及微机、家政、会计等多种专业,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有力提升了劳动者的择业竞岗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七是稳步开展“惠民生、比比看”就业推进活动。今年,我们以潍坊市局《关于开展“惠民生、比比看”就业推进活动的通知》精神为统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人员抓落实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同时,调动和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统筹谋划,科学安排,精心实施,分层次、分步骤、分主题组织开展了“就业服务标准化”、“小额担保贷款进社区”、“创业型街道(镇、区)创建”、“就业信息村村通”、“特色就业社区创建”、“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就业培训规范化管理”、“家园服务业就业创业示范园创建”、“就业资金落实提速”和“县域品牌提升”十项活动,各项就业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进展和阶段性成效 |